- 世界精神卫生日|关注职场心理健康 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
- 广州出台全国首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方性法规 答记者问
- 大学新生常见心理困惑有哪些?该如何解决?
- 比抑郁症更危险的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你知道多少
- 患儿扎堆矫治“学习困难” 家长的焦虑情绪更需要开方治疗
- 暑期留守儿童心理自助指南:四个方法应对三大挑战
邮箱:128@zsxinli.cn
手机:1388888888
电话:400-123-4567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莲塘街道鹏兴社区国威路192号鹏兴花园
心理疗愈小锦囊|如何摆脱“灾难化思维”?
大多数儿童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都会伴随着对考试的恐惧,“考砸了”对他们来讲就意味着“我完了”“我再也不会有未来了”……这是一种常见的“灾难化思维”。这种负向的思维模式会将我们遭遇的挫折无限放大,当一个人的思维内容偏离现实的程度越大,他所承受的焦虑、恐惧就越重。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晓霆表示,“灾难化思维”往往源于一种本能的需求,即:渴望远离不确定性与失望的感觉,因为那样会引起“羞耻感”。比如,有些人非常恐惧社交场合,总担心自己会被人嘲笑,脑海中便不断浮现出自己呆若木鸡、无比尴尬的情景。他们会因为害怕被拒绝而选择不主动,然而这并不能真正解决困境,反而会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孤独、封闭。
那么,为什么我们总会夸大事情的严重后果,甚至到一种“极其可怕且无法挽回”的状态?
王晓霆解释说,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,拥有一个或者多个高要求、高控制的养育者,他们不允许孩子犯错,就容易导致孩子建立“必须要做好每件事”的信念。孩子因为害怕犯错受罚,于是小心翼翼地去察言观色,依靠外界的评价系统来决定自己的行为。久而久之,就会对于犯错、出丑等结果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。
当被“灾难化思维”控制时,你会发现生活的动力不再源于意义感和价值感,而是被恐惧感所驱使,仿佛做任何事都是为了不发生糟糕的事,而这些所谓“糟糕的事”,往往是被“灾难化思维”无限放大后的产物。
划重点: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,也不是遭遇,而是我们持什么样的心态。
“摆脱‘灾难化思维’最好的方式就是心理治疗,当然你也可以进行自我疗愈,具体做法是:你可以写下‘让自己担心的事件’,分析‘可能出现的具体糟糕的结果’,思考‘导致这些结果出现的原因’,对照‘实际结果’,就可以发现‘阻碍糟糕结果出现的因素’。”王晓霆还建议,“自我觉察”是一个相当有用的自助工具,能帮助我们区分现实和想象,当出现“灾难性思维”时,试着觉察脑中浮现的词语和画面,并从中抽离出来,迅速地将注意力放到当下所做的事情上……这样反复练习之后,便会逐步获得“掌控感”,从而摆脱“灾难化思维”对自己的控制和伤害。(上海黄浦记者 张雯婧)
来源:中国网心理中国 | 作者:张雯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