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
心理聊吧|年轻人为何热衷找“电子爸妈”?

作者:孔小平 发布时间:2024-03-18 点击: 来源:中国网心理中国

“孩子,今天妈妈教你各种蔬菜怎么切”“孩子,今天妈妈教你洗羽绒服小技巧”……网络博主小琳妈妈每个视频开头都是这样温柔慈爱的开场白,上百万网友学到生活小技巧的同时,也在评论区喊其“妈妈”。再看另一个账号,一对中年父母对着镜头这么问:“女儿啊今天没受委屈吧?累不累啊?”“宝贝回来啦,咋哭啦?谁欺负你了跟爸爸说,爸爸给你撑腰!”评论区很多网友争着喊“爸妈”。

这些“电子爸妈”的视频作品都是人物对着镜头讲话,嘘寒问暖的关怀和合不拢嘴的笑脸,让网友代入其子女的感受很强烈。记者看到,高赞评论之一是“互联网爹妈试图拼起碎了的陌生小破孩”。当下年轻人为何热衷找“电子爸妈”?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现实中的父母并不完美,“电子爸妈”也许是孩子对心中完美父母的期待,不过,作为孩子,也要学会理解、接纳现实中的父母,即使他们并不完美,但不影响爱我们。

“电子爸妈”让网友破防,“原来这就是被捧在手心的感觉”

从数个粉丝量庞大的“电子爸妈”的视频作品来看,他们基本上主打一个关心、理解和陪伴,以及温柔有耐心的指导。

博主小琳妈妈主打生活小技巧传授,包括教大家怎么在煮泡面的时候打荷包蛋不会散、怎么煮汤圆、怎么擦洗脏了的羽绒服等等,都属于生活中常常被人忽略的细微之处。这些技巧都非常实用,很多网友亲测成功,有学生评论“这才是我最需要的生活课程”。还有网友在“妈妈教你切土豆”视频下评论说“原来就算我干活笨手笨脚,也不会被呵斥和嫌弃”,“琳妈教的生活技能很基础,却在细节里透露出是真的关心我这个孩儿”。

此外,她也会从母亲角度出发,推出了“当你被妈妈发现早恋”“当你被妈妈发现追星”等作品,对孩子和母亲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有网友评论说“面对追星,不敢想象我妈如果这样对我,我有多兴奋”。

而“和女儿分享日常”账号中,一对面相和善的中年夫妻对着镜头和“女儿”唠嗑、嘘寒问暖,亲昵相处,会去超市买女儿最喜欢的零食,会在女儿受欺负时打抱不平,会在女儿考试考砸了的时候说上一句“怎么,考不好就不要爸妈了?走,爸爸带你买礼物去”,会告诉出远门的女儿“爸妈想你了,给你准备了卤猪蹄,还有如果钱不够,爸妈给你准备了一个大红包”,等等。很多网友说,“原来这就是被捧在手心里的感觉,好希望这就是我的爸妈,好希望这就是我的人生”,“这简直就是全网最不扫兴的父母,头一次感觉到有人在为我撑腰”。

“电子爸妈们”主打一个给满情绪价值,记者从这些“电子爸妈”的评论留言区看到,很多网友破防之余,也倾诉了自己与现实爸妈的各种摩擦、争执和不被理解。

有网友说,春节回老家,想帮忙做一点家务,结果妈妈总是怪罪“怎么这个也不会,学都白上了”。甚至有网友留言说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,就要过生日了,而爸爸觉得生日就是平常的一天,希望电子爸妈能出一期关于生日的。为此“电子爸妈”实现了这个愿望,视频里这对电子爸妈几乎满足了一个小孩对生日所有的甜蜜幻想。爸妈晚上突然唱着生日歌、拿着礼物、端着一个蛋糕走进孩子的房间,而且爸爸为自己工作太忙总是没能好好陪你道歉,这个蛋糕还是他跑了整个城市才找到的这么大的一个。这个行为不仅感动了提出要求的网友,更是感动了其他网友。

“电子爸妈”是子女对完美的期待,也是对现实父母的补充

在互联网普及之前,不少人看到影视剧里那些慈祥和善的爸妈角色,会幻想如果他们是自己的爸妈该多好。随着互联网发达,在“电子宠物”“电子男女朋友”之后,积极提供情绪价值的中年父母博主被网友称呼为“电子爸妈”,他们给予倾听与关注,带来安慰与关心,成为云端的情感慰藉。

对此,张燕分析表示,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“内心父母”。

也就是说,在我们的内在系统中,存在着看不见但却能感受得到的内在父母的形象。“内心父母”与现实父母是有区别的,它是孩子对父母投射的一种感受,比如有的孩子想到父母会觉得害怕;有的孩子想到父母会觉得温暖。

张燕说,这种情感与家庭的平时状态和教育方式有关,比如焦虑型父母的状态,给孩子的印象可能是表情紧张、动作麻利,经常喜欢催促孩子;抑郁型的父母状态,给孩子的印象可能是抑郁寡欢、消极怠慢,经常可能会打击孩子。另外,父母曾经无休止的争吵、指责谩骂、忽略、高要求等,也容易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不良感受,“父母的状态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变化,人和人的情绪是互相影响的,时间久了,孩子就会形成类似的习惯、性格等。”

很多孩子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常常不被理解不被肯定,经历了多次的失望与受伤。著名的萨提亚模式导师林文采博士曾说过:“每个正常人在25岁之后,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内在父母,补足自己所缺失的心理营养。”张燕也表示,人不是完全被动接受的个体,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,追求生命的力量,他们会在父母的状态里思考,寻求生命的突破和不同。

张燕认为,现实中的父母没有绝对完美的,“电子爸妈”也许正是孩子对心中想象出来的完美父母的期待,成了现实父母的补充,迎合了子女对美好父母的期待和需求,而子女通过对“电子爸妈”的表达,也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,表达心中的想法,获得内心的解脱。

【提醒】

“电子爸妈”或是商业运作

不过,张燕特别指出,“电子爸妈”毕竟是网络虚拟的,很多博主生产的作品内容和方向,是通过大数据运算出来的,或是一种商业化运作。如果盲目崇拜,沉迷于此,容易被商家控制,而产生过度消费,甚至遭遇情感欺骗。

就现实中的父母来说,他们不仅要解决自己的烦恼、成长的议题,还要陪伴另一个生命成长。作为父母,也非常惶恐、担忧。作为孩子,也要学会理解、接纳现实中的父母,即使他们并不完美,但不影响他们爱我们。

张燕认为,作为子女,要在现实中勇敢、主动地去与自己父母和解,创造更多互相接触、了解和沟通的机会。而且已经长大的子女,已不是嗷嗷待哺的小孩,可以反过来影响父母,带动父母一起成长,鼓励他们运用新思维、新角度看待事物,“我相信亲子关系永远是前进的、成长的,像父母陪伴子女一样,子女也需要足够的耐心。”

“自己扎根成为大树”更重要

另外,张燕也发现,除了“电子爸妈”,很多年轻人喜欢网上认亲,看到喜欢的网友,就想把对方当成亲人或朋友,认哥哥认姐姐等等,这类现象也常常发生。

分析来看,这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有关,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社会地位,没有足够的资源积累,于是一些归属感就会来自便捷的网络。

而对于网络认亲这个现象,张燕认为,要回归到现实,年轻人尤其需要觉察到这一点,并思考自己潜意识里真正的需求是什么?如何在现实中逐步获得满足?暂时的困难不可怕,但我们要懂得,去努力,去默默成长,学习更多知识,才能成为自己行业内的优秀者。相信大树扎根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,耐得住孤独,耐得住考验,等待自己茁壮成长,变成参天大树时,吸引而来的是和自己匹配的资源,届时我们在现实里就不缺同行的人了,这样才能让内心真正的富足和充盈起来。(扬子晚报 紫牛新闻记者孔小平

来源:中国网心理中国 | 作者:孔小平

推荐资讯
推荐产品